今日A股十大券商机构观点汇总(2025年1月8日)
昨日行情
市场昨日全天震荡反弹,深成指领涨,大小指数走势分化,微盘股指数涨近4%。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1.08万亿,较上个交易日放量180亿。盘面上,中小盘题材股相对活跃,全市场超4300只个股上涨,逾百股涨停或涨超10%。板块方面,铜缆高速连接、数据中心电源、CPO、半导体等板块涨幅居前,流感、中药、医药商业、创新药等板块跌幅居前。截至昨日收盘,沪指涨0.71%,深成指涨1.14%,创业板指涨0.7%。
十大劵商
中信建投:预计“两重”“两新”是未来扩内需加码的重要着力点
中信建投表示,“两重”“两新”是今年政策的一个亮点,综合评估,预计其也是未来扩内需加码的重要着力点,值得投资者战略性重视。10月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介绍,2025年将继续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并优化投向,加力支持“两重”建设,新型城镇化或是重点方向;“两新”方面,支持范围和规模有望再拓宽,预计以旧换新方面消费电子是可能增量,设备更新层面推动各领域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有望成为政策重点导向。
华泰证券:高智能化水平机器人有望在较为标准的ToB场景中率先应用
华泰证券表示,人形机器人的本质是像机器的智能体,长序列复杂任务的执行成功率是衡量智能化水平的关键标准,随着机器人智能化水平提高,其成功率有望显著上升。展望未来,机器人大脑已迎来ChatGPT时刻,我们正站在技术变革的奇点上。人形机器人市场一直处于高需求低供给的情况中,高智能化水平机器人供给有望创造自己的需求,有望在较为标准的ToB场景中率先应用。建议关注仍存在技术变革的高价值量丝杠/触觉传感器/灵巧手零部件环节。
国泰君安:看好科技驱动机械装备行业的发展前景
国泰君安认为,2025年机械装备行业三大投资主线:技术驱动,装备全球、过剩产能出清。中国机械装备制造业几十年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劳动力驱动——投资驱动——资源驱动阶段,现在已进入到科技驱动阶段。科技将颠覆传统制造业的生产方式,效率将进一步提升,看好科技驱动行业的发展前景;同时,由于全球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很多国家和地区仍处于基础设施建设的高峰期,给我国具备竞争优势的装备制造行业提供了装备全球的机遇,看好具备全球化出海能力的领域和企业;第三,一些产能过剩的行业未来3—5年有望缓慢出清,有利于龙头优质企业的盈利回升。
东海证券:AI大模型和端侧应用持续落地
东海证券研报称,2024年12月份半导体需求复苏态势仍在持续,但在供给充裕的前提下价格仍承压,但下滑幅度有所收窄,关注AIOT、AI算力、AIPC、汽车芯片等结构性机会。12月份全球半导体供需继续保持底部弱平衡阶段,手机、平板、可穿戴腕式设备保持小幅增长,TWS耳机、智能手表、智能家居快速增长,AI服务器与新能源车保持高速增长,需求在1月或将继续复苏;在供给端,短期供给相对充裕;价格维持底部震荡下跌,但下跌幅度有所收窄,企业库存水位较高,预计1月供需继续弱平衡。从细分赛道看,近期AI大模型、端侧AI应用不断落地,AI概念依然是长期投资力度较大、创新较多的领域,建议保持关注;春节前消费大促活动叠加各地国补措施或将提振消费电子相关需求,建议持续关注。整体来看,逢低关注细分赛道龙头标的。
中信证券:新零售在即将到来的春节旺季或有更多催化
中信证券研报认为,目前主题已经进入鱼尾行情,波动加大、轮动加快。短期配置角度,建议关注顺序为:社交电商>线下新零售/算力>人形机器人>AI穿戴。具体来看,新零售(社交电商及线下零售)在即将到来的春节旺季或有更多催化,可关注回调后更好的配置机会;人形机器人产业链2024年12月中旬以来已调整近一个月,1月若特斯拉Optimus有大版本更新有望带来交易机会,但整体机会或相对有限;算力和AI穿戴板块前期涨幅较高,当前正处于主题行情的“鱼尾”阶段,前期涨幅较高的标的开始震荡回调,但大幅下跌的概率不大,算力主题短期可跟踪的数据和催化更多。
银河证券:A股黄金板块有望形成反弹
银河证券研报表示,金价上涨的中期逻辑并未改变,A股黄金板块整体估值目前已到近5年的底部区域,A股黄金股2024年四季度业绩较三季度环比增长下业绩预告利好,以及近期A股市场波动加大下黄金板块配置价值的提升,有望驱动A股黄金板块形成反弹。
东吴证券:看好特斯拉全球新一轮产品周期带来的产业链机会
东吴证券研报称,特斯拉有望迎来新一轮的成长周期。上一轮电动化的创新红利为特斯拉带来了10万辆至200万辆的成长周期,这一轮智能化的创新周期将把特斯拉带到400万辆以上的规模。2025—2027年特斯拉将迎来产品+产能的新周期,带动特斯拉产业链中具备全球扩张能力的优质公司共同成长。投资建议:看好特斯拉全球新一轮产品周期带来的产业链机会。建议关注:拓普集团——特斯拉全球核心战略平台型供应商,车+机器人全面布局;新泉股份——特斯拉全球核心内饰件供应商;旭升集团——全球核心轻量化供应商+机器人产品延伸;岱美股份——全球遮阳板龙头,顶棚等新产品加速拓展;爱柯迪——特斯拉北美核心轻量化供应商+机器人业务预期;恒帅股份——清洗+微电机全面配套,主动感知清洗加速定点;华域汽车——特斯拉产业链低估值品种;三花智控——特斯拉热管理+机器人执行器业务。
华金证券:通信行业将是新质生产力主赛道
华金证券高级分析师宋辰超认为,5G-A、算力、AI、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工业机器人等技术在创新驱动下形成的新模式、新产业、新领域、新动能。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为要义,以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为目标,以数据开发利用为引擎,重在加强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数字技术的融合应用,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旨在走出一条生产要素高效协同、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的增长路径。
华福证券:利率大幅下行助推股市性价比提升
华福证券发布市场热点探析称,近期国内长短期国债利率大幅下行,双双处于2010年来历史低位。从具体数据看,截至1月3日,10年期国债利率为1.60%,相比2024年10月初的阶段性高点大幅下降59bp,1年期国债利率为1.0%,相比2024年10月初下降37bp。
就权益市场影响来看,认为国内利率持续下行往往会通过以下三个维度对市场产生影响:
第一,从资产比价角度看,伴随利率下行,A股市场股权风险溢价再度处于历史高位。历史经验显示,股权风险溢价均值回归特征显著,在其从高点往下收敛过程中市场表现往往有所改善。以Wind全A指数为例,截至1月3日,Wind全A指数市盈率为17.7,以10年期国债利率为基准计算出的股权风险溢价为4.0%,处于2010年以来自下而上90.6%分位数,表明当前股市相对来说具备较高性价比。2010年以来Wind全A股权风险溢价一共有11次处于阶段性高位,在股权风险溢价达到高点后5、10、20、30和60个交易日内Wind全A累计涨幅中位数分别为3.6%、6.6%、5.6%、11.8%和17.0%。
第二,从资金流动角度看,当前中美利差同样在持续走扩,有不少投资者担心中美利差走扩会导致国内外资大幅流出,进而利空A股市场资金面。实际上从数据上看,中美利差走扩往往只会影响外资流入速度,而不影响外资趋势净流入的方向。截至1月3日,美国10年期国债利率为4.6%,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美债-中债)为300bp,当前处于2010年来历史高位。从过去经验看,在2021年-2023年中美利差持续走扩期间,北上资金虽然流入有所放缓,但依然持续净流入,2021年全年流入4322亿元,2022年流入900亿元,2023年流入437亿元。
第三,从风格轮动角度看,当无风险利率持续下行,红利指数等高股息资产配置价值往往会相对凸显,尤其是在股息差大幅上行阶段,红利风格往往相对占优。从红利指数超额收益和对应股息差(红利指数股息率-国债利率)历史走势来看,一般在股息差稳定震荡阶段,红利指数表现往往不及大盘,例如2012年-2015年、2019年-2020年等;而在股息差大幅上行阶段,往往红利指数表现相对占优,例如2015年下半年-2018年、2021年2023年等。
长江证券:英伟达Jetson Thor预计2025年上半年发布 推动人形机器人市场爆发
长江证券发布软件与服务行业报告称,英伟达预计将于2025年上半年推出其最新一代人形机器人紧凑型计算机Jetson Thor,并将之视为下一个重大增长动力。
专为人形机器人打造,Jetson Thor为人形机器人的AI训练提供计算平台。Jetson Thor基于NVIDIAThor系统级芯片,该SoC包括一个带有transformer engine的下一代GPU,其采用英伟达Blackwell架构,可提供每秒800万亿次8位浮点运算AI性能,以运行GR00T等多模态生成式AI模型。Jetson Thor作为计算平台可以执行复杂的任务,并安全、自然地与人和机器交互,具有针对性能、功耗和尺寸优化的模块化架构。Jetson Thor的正式推出或将通过强大的计算能力,支撑起机器人运行复杂的AI算法,从而成为英伟达推动机器人智能化的核心。
机器人市场高速发展,市场规模有望爆发式增长。人型机器人是一种旨在模仿人类外观和行为的机器人,目前仍处于产业的早期发展阶段,但得益于技术的快速进步、硬件成本的降低、发达国家的劳动力短缺以及政府对机器人技术的大力支持,产业整体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据ABI Research数据显示,2022年至2030年间,全球仿人机器人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96%,市场规模将达到68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出货量有望将从2025年的1000台增长到182000台。
巨头入场或将驱动产业快速发展。英伟达为机器人开发的三个阶段提供了相应工具,用于训练基础模型的软件的DGX系统,模拟真实世界环境的Omniverse平台,以及作为机器人大脑的硬件的Jetson Thor。迄今为止,机器人技术仍是一个新兴领域,尚未产生巨大回报,许多机器人初创企业仍在努力扩大规模、降低成本和提高机器人产品的精确度。作为引领AI时代的算力巨头,英伟达的入场有望帮助下一代机器人公司快速成长,从而驱动该产业的快速发展。
硬件逐步成熟,人形机器人产业有望快速发展。目前,人形机器人硬件已有一定的技术成熟度,伴随着大语言模型与多模态模型的技术迭代,人形机器人最大的技术瓶颈,大脑层面的感知决策控制难题也将逐渐消弭,后续商业化的重点在于提升人形机器人的具身智能能力以开拓更多应用场景,推荐关注模拟仿真相关标的,以及模型训练推理的基础设施国产算力芯片产业链。
(亚汇网编辑: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