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市场要闻:市场始终处于聚光灯下 OPEC+增产计划持续推进 供应压力高悬
在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地缘政治局势持续紧张的背景下,原油市场始终处于聚光灯下,一举一动牵动着各方神经。2025年7月25日,原油市场呈现出一系列值得关注的动态,这些动态不仅影响着当下的油价走势,还为未来市场的发展方向埋下伏笔。
OPEC+增产计划持续推进,供应压力高悬
OPEC+增产计划的稳步实施,依旧是当前原油市场供应端的核心影响因素。自今年4月起,OPEC+逐步摒弃2023年以来的自愿减产举措,开启原油增产进程。截至目前,已连续三个月实现增产41.1万桶/日。据最新消息,OPEC+计划在8月将产量目标超预期上调55万桶/日,这意味着自2023年以来220万桶/日的自愿减产量,80%将被撤回,并且9月份可能还会批准新一轮的原油增产行动。国际能源署预计,OPEC+将提前一年完成220万桶/日的供应恢复计划。如此大规模的增产,使得全球原油市场面临严峻的供应过剩压力,对油价形成了强大的下行牵制。
地缘政治局势微妙,风险仍存变数
中东地区作为全球原油的关键产区,其局势走向始终是影响原油市场的重要地缘政治因素。近期,以色列与伊朗之间的冲突虽未完全平息,但也未出现进一步升级的迹象,市场对该地区冲突的恐慌情绪逐渐消散,地缘政治风险对油价的支撑作用随之边际减弱。回顾6月中旬,因伊朗与以色列爆发冲突,北海原油基准价曾短暂突破80美元/桶大关,而6月下旬伊以停火协议达成后,油价有所回落。目前,市场对中东局势的关注度依旧居高不下,倘若后续局势再度紧张,比如霍尔木兹海峡等关键运输通道受到影响,油价仍有可能出现大幅波动。此外,俄乌冲突等地缘政治事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全球原油市场供应稳定性的预期。
需求端表现低迷,复苏之路坎坷
从全球视角来看,原油需求端的表现不尽人意。国际能源署发布的7月份国际石油市场报告预测,2025年全球平均石油需求增长仅约70万桶/日,将创下2009年以来的最低增幅。全球石油需求增量在今年一季度曾达到平均110万桶/日,但二季度显著放缓至平均55万桶/日,新兴市场的石油消费表现尤为疲软。美国作为全球重要的原油消费国,其经济数据表现分化,制造业数据欠佳,服务业虽有一定支撑,但增长也面临压力,这导致美国原油需求增长受限。欧洲地区经济复苏步伐迟缓,欧元区制造业和服务业PMI数据表现疲软,影响了原油的消费需求。新兴经济体方面,尽管部分国家经济有所复苏,但整体需求增长速度仍不及预期。而且,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贸易局势紧张,也对原油需求的增长形成阻碍。
油价走势震荡,市场多空博弈激烈
7月25日,原油市场价格走势震荡。WTI原油期货收涨1.2%,报66.03美元/桶;布伦特原油期货收涨1%,报69.18美元/桶。不过,部分平台数据显示,24日布伦特原油收盘价为69.18美元(涨幅0.98%),但在25日早盘又延续跌势。从技术面分析,油价在近期呈现出复杂的震荡格局。一方面,OPEC+增产带来的供应压力持续存在;另一方面,地缘政治风险的不确定性以及全球经济复苏的脆弱性,使得市场多空双方博弈激烈。若后续OPEC+增产幅度进一步超出预期,或全球经济数据持续恶化,油价下行风险将进一步加大;反之,若地缘政治局势突然恶化,如中东地区冲突再次升级,可能引发油价的脉冲式上涨。
国内油价调整预期,静待市场变化
国内油价调整与国际原油市场行情紧密相连。根据国家发改委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国内油价每10个工作日调整一次,当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应的国内油价调整幅度超过50元/吨时,启动调价;低于该标准则调价搁浅。截至7月24日,距离7月29日24时(下周二晚12点)的油价调整窗口仅剩5天,本周期油价统计工作已完成70%。截至目前,参考原油变化率为-0.56%,预计汽柴油下调幅度为25元/吨,尚未达到下调标准线(-50元/吨),依旧处于搁浅区间。若未来几个工作日国际油价持续维持当前态势或有所下跌,国内油价下调的可能性将增加;反之,若国际油价大幅反弹,7月29日国内油价或继续维持不变。
机构观点分歧,市场前景迷雾重重
不同机构对原油市场的未来走势持有不同观点。国际能源署认为,OPEC+增产计划将加剧四季度供应过剩,若执行到位,全球原油库存或增加1.2亿桶,油价可能承压至60-65美元/桶区间。OPEC则在《2025年世界石油展望》中强调,2030年前全球原油需求仍将年均增长1.2%,发展中国家是主要增量来源,长期市场韧性不改。国内智库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指出,短期油价受地缘事件主导,若中东冲突未扩大,油价难破75美元/桶;美国页岩油盈亏平衡点约65美元/桶,过低油价可能抑制其增产积极性。总体而言,原油市场在供应过剩、需求疲软以及地缘政治风险等多因素交织影响下,短期内价格走势仍充满不确定性,投资者需密切关注市场动态,谨慎做出决策。
(亚汇网编辑: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