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盘瑞郎/美元汇率走势分析(2025年9月3日)
周三纽盘,瑞郎兑美元交投于0.8046,跌幅为0.01%。
瑞郎基本面分析
一、经济增长:动能显著放缓,关税冲击逐步显现
瑞士2025年第二季度GDP环比仅增长0.1%,较第一季度0.5%的增速大幅放缓,创下自2023年第二季度经济萎缩以来的最弱增长水平。这一疲软表现主要源于工业活动下滑,尤其是制药和机械制造等出口导向型行业受美国39%关税政策冲击显著。数据显示,7月瑞士对美出口增速从6月的25.2%骤降至1.1%,其中医药产品出口环比下降6.8%。尽管钟表业7月出口额同比增长6.9%(至23.99亿瑞郎),但贵金属腕表和精钢腕表的增长难以抵消整体制造业的疲软。
内需方面,消费支出占GDP比重超60%,7月失业率维持在2.1%的历史低位,劳动力市场紧张支撑了居民消费信心。然而,美国关税引发的产业链外迁(如制药企业向爱尔兰和新加坡转移产能)可能削弱未来内需增长潜力。瑞士央行预计2025年全年GDP增速将维持在1.0%-1.3%区间,显著低于历史平均水平1.8%。
二、通胀水平:持续低迷,降息压力边际缓解
瑞士通胀长期处于低位,7月CPI同比上涨0.8%,核心CPI(剔除能源和食品)同比0.8%,远低于瑞士央行“2%以下且接近2%”的目标上限。低通胀主要得益于瑞郎的强购买力、稳定的能源供应(水电占比高)及价格管制机制。市场普遍预期8月CPI年率将维持在0.2%,与7月持平。
通胀疲软曾一度强化市场对瑞士央行降息的预期,但近期数据显示,酒店和汽车租赁价格上涨部分抵消了服装和旅游价格的下跌,核心通胀率回升至0.8%,缓解了政策进一步宽松的紧迫性。瑞士央行副主席马丁明确表示,“恢复负利率的门槛高于利率为正值时的宽松门槛”,暗示短期内降息概率下降。
三、货币政策:维持零利率,外汇干预成主要工具
瑞士央行当前政策利率维持在-0.1%(自2024年12月从-0.25%上调后未再调整),是全球少数仍维持负利率的主要央行之一。其政策目标兼具“物价稳定”与“汇率平衡”,因瑞郎过度升值会严重冲击出口(出口占GDP约60%)。
面对美国关税引发的避险资金流入,瑞士央行在2024年下半年至2025年上半年累计干预汇市约300亿瑞郎,通过卖出瑞郎、买入欧元和美元缓解升值压力。截至2025年7月,瑞士外汇储备达7129.96亿瑞郎,创历史新高,显示央行干预能力充足。市场预计,若欧元兑瑞郎跌破0.92关键支撑位,央行可能重启大规模干预。
关于利率政策,机构预测分化明显。渣打银行预计美元兑瑞郎将维持在0.79-0.81区间,瑞士央行可能在9月维持利率不变;而高盛、野村等机构仍认为,若通胀持续低迷或瑞郎过度升值,央行可能在年底前降息25个基点至-0.25%。
四、贸易与经常账户:顺差收窄,但仍为核心支撑
瑞士长期保持巨额贸易顺差和经常账户盈余,是瑞郎的核心支撑因素。2025年上半年,瑞士出口额约1500亿瑞郎,进口约1200亿瑞郎,贸易顺差300亿瑞郎。7月贸易顺差小幅扩大至43亿瑞郎,创三个月新高,但出口环比下降2.7%,显示关税冲击逐步显现。
分行业看,医药产品出口占比30%,但7月同比下降6.8%;钟表业出口增长6.9%,成为少数亮点。经常账户盈余占GDP比重在2024年达12.3%,2025年上半年延续这一趋势,主要来自贸易顺差和金融服务业净收入。
五、地缘风险与避险属性:双刃剑效应凸显
瑞郎的避险属性源于瑞士的中立国地位、政治稳定性、低债务水平(政府债务占GDP约40%)及强大的外汇储备。2025年以来,美国关税政策升级、台海局势紧张等事件推动避险资金流入瑞郎,导致瑞郎兑美元汇率一度逼近十年高点。然而,过度升值会损害出口竞争力,瑞士央行对“瑞郎强到失控”的容忍度较低,干预政策会对冲部分避险买盘的影响。
当前,市场对地缘风险的定价已部分反映在汇率中,若美国关税进一步扩大至制药业(占瑞士对美出口50%以上),可能引发新一轮避险潮与央行干预的博弈。
瑞郎/美元技术走势分析
(USDCHF)价格在最后一盘中上涨,得益于其持续高于EMA50的交易,这提供了新的看涨势头,特别是随着(RSI)出现积极信号,在价格成功抛弃部分超买条件后盘中,并且仍然存在一个障碍,即短期看跌修正趋势线。
(亚汇网编辑:冰凡)